益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秘书长 祁辉:学习践行好全过程人民民主

(2025年10月01日 08:41)

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全过程人民民主发挥出巨大的政治优势。领导干部以坚实步伐学习践行好全过程人民民主,必将谱写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新篇章。

一、深刻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用历史的眼光看,它继承了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影响历代有识之士献身报国安民的事业;包容和谐的理政方式,使政治理念更具理智的韧性;经世致用的评价导向,有的维护着中国社会稳定,有的挽救了中华民族危亡。

用世界的眼光看,它借鉴了国际社会追求民主的进步因素。资产阶级用“人文主义”吹响人权号角,发展了民主、法治等现代社会科学;用“社会契约”阐释人民主权,实现了从天赋人权到主权在民的闭环;用“三权分立”探索权力制衡,看到了监督的作用。

用发展的眼光看,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五四运动的先驱们进行了最早的探索。革命年代的共产党人举行了民主选举,建立了“三三制”,形成了“人民民主”概念。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民主大厦巍然耸立起来。

用实践的眼光看,它彰显了新时代人民民主的科学内涵。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全面部署,其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其形式是“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其关键是三个“贯通”、三个“全”,其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三个层面,其标准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能否”,以及“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

二、正确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密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式民主实践的主渠道,是“全过程”的制度密码。

纵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诞生过程,“三个全”叠加、整合贯穿始终。苏区时期建立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形态。革命胜利之际,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华侨热烈响应中共中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召开,庄严宣告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随后,“五四宪法”应运而生,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

七十多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功能充分彰显。国家权力始终按照“人民—人民代表大会—一府一委两院”这样一种逻辑序列展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地方人大依法履行任免、决定、立法、监督“四项职权”,对于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领导干部应该切实提升人民民主素养

领导干部的民主素养直接影响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质效。

一要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是防止、抵制西方资本主义西化、分化图谋的必然要求。前苏联放弃党的领导的教训十分惨痛。

二要走好群众路线。这是我们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既要注重吸纳群众智慧,又要坚持汇聚群众伟力。

三要强化法治思维。民主必须与法治相配合,才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把握好“个案办理—类案处理—社会治理”三个层次,促进执法司法“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四要落实组织制度。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遵义会议堪称我们党历史上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典范。这是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开始。

五要自觉接受监督。从政治学的一般原理来说,不受制约的权力导致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执法检查是人大监督的法定形式,代表建议也是行使监督职权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