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故事汇】(274)“民生县令”杨炳堃
(2024年08月15日 15:30)杨炳堃(1787-1858),字蕉雨,浙江归安县(今湖州市)城东街长桥人,清嘉庆十七年(1812)拔贡,是晚清时期的一代廉吏。
道光二年,杨炳堃出任密县县令。桧阳书院是当时密县的最高学府,杨炳堃一到密县就先去书院察看。当时,校舍多年失修,景象颓败,他带头捐款修缮书院,聘请名师为学生授课,制定书院管理章程。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在密县创设的遥课制度。遥课制度相当于今天的函授教育,即每月初一和十五集中在书院讲两天课,余下时间让学生在家一边务农一边学习,从此解决了贫寒子弟不能到书院上学的难题。
密县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开采历史悠久。道光初年,密县煤窑业发展迅速,许多穷人依靠下窑挖煤养家糊口。窑主重财轻命,不顾矿工死活,使挖煤开矿这一利民之事产生了诸多弊端。
为根治弊端,杨炳堃颁布了一系列条令、规章,其中《谕窑户、工头简明条规》简称“十一条禁令”,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煤矿安全管理的成文法。
为了把禁令落到实处,杨炳堃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惩处措施,并亲自到煤窑进行监督暗访。在一次暗访中,杨炳堃发现砂石坡煤窑在煤井透水的情况下,仍让工人下井采煤,便严令其进行整顿,并连夜发布通告通报全县,以儆效尤。经过治理整顿,煤窑弊端基本消除,工人安全得到保障。
杨炳堃在密县任职7年间,一向生活朴素、勤俭节约,他所用的蔬菜食品都是自己现钱购买,不愿让民为难。犹恐手下丁胥人等侵渔挪借,严格要求,违者罚款。离任后,省府对杨炳堃进行审计核查,“虽经多方苛算,竟无懈可击”,也不禁感慨“粮款手续,有盈无绌,虽司者多方挑剔,竟以无懈可击而止。”
清风寄语:
杨炳堃办的是实事,得的是民心,承载的是他的政绩观。
共产党员要树立务实为民的政绩观,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躬下身子倾听百姓的呼声,将目光聚焦在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上;要以实事实干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不搞“花架子”,不搞“政绩工程”。
共产党员要树立勇于任事的政绩观,强化担当作为,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越是矛盾集中的领域、越是改革深水区,越是百姓意见集中的区域,越需要我们以一往无前的决心、壮士断腕的勇气破除困难、推进工作,确保工作干一件、成一件。唯有见行动、出实绩,才能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