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落地生根,实惠直抵民心 ——市人民政府高效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

(2025年10月24日 12:25)

2025年以来,市人民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建议办理工作,紧紧围绕全市中心任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建议办理成果转化为惠民利民的实际举措。代表们胸怀全局、情系民生,积极建言献策,共向市政府系统提交建议140件(其中重点处理建议9件)。截至目前,所有建议均已按时办结,问题解决率达94.3%,代表满意度持续提升。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深化沟通协商和严格督查督办,办理工作从“答复型”进一步向“落实型”转变,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益阳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民生福祉显著提升,重点处理建议落地见效

市人民政府聚焦代表关注的民生热点,将重点处理建议作为突破口,推动一批惠民工程落地,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

在公共服务领域,针对提升益阳奥林匹克公园为民服务质量的建议,相关部门借承办省运会契机,投入5000余万元对场馆及配套设施进行全面提质改造,优化服务流程,确保园区规范运营。针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通过专项整治行动,完成整改227个问题点,维修养护工程185处,更新管网近380千米,惠及152万余人。特别是在桃江县等地,针对水质问题采取应急措施和长远规划(如建设移民村供水改造项目),确保村民饮水安全。

在社区改造方面,老旧小区改造建议推动市住建局强化规划引领,整合资金推进供水管网同步更新,并构建长效管理机制。针对学校周边交通混乱的建议,市公安局高位推动,新增隔离护栏1720米、完善标线2850平方米,并联合多部门清理流动摊贩,推动5所学校周边改造工程,路网效率提升21%。此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议促成“益老益养”三年行动方案,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350万元,着力提升养老能力。

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建议转化为政策红利

代表们围绕产业发展、绿色转型等主题的建议,为市人民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宝贵参考,有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农业环保领域,针对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市政府将其纳入“蓝天保卫战”重点任务,出台专项实施方案,安排1000万元资金支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空气质量改善。

在产业升级方面,船舶产业转型升级建议由分管副市长亲自调度,组建专班系统施策,成功举办省级技术交流会,精准助力产业链提质增效。针对铁路规划建设的建议,市政府主要领导主动对接国家部委,积极争取将益阳至吉首铁路等重大事项纳入上级规划,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招商引资规范化的建议促使市商务局出台政策指引,完善工作机制和要素保障,通过废止违规文件、制定评分细则等措施,营造了更优营商环境。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产业竞争力,更激发了市场活力,惠及广大企业和市民。

三、社会治理优化升级,城市环境焕然一新

代表们反映的社会治理难点问题,通过高效办理,转化为城市管理效能提升的亮点。

在政务服务领域,关于“大综窗”改革的建议推动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出台方案,大幅提升“一窗受理”覆盖率,让群众办事更便捷高效。针对停车乱收费现象,相关建议促成市发改委制定《益阳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实施细则》,通过明晰规则和加强监管,有效整治了乱象,提升了市民满意度。历经代表多年呼吁,成立市级书画院的建议终获落实——9月益阳市书画院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书画艺术创作交流迈上新台阶,并将推动全市文旅深度融合。

在城市美化方面,“点亮银城”工程建议被快速采纳,计划投入1.4亿元资金对城区照明系统进行提质改造,旨在激活夜间经济和美化环境。

在民生安全领域,严防保健品欺诈的建议推动多部门联合开展“护老”专项整治,加大执法和宣传力度,守护了老年群体健康;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议纳入全市重点,通过专项行动强化督导,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些举措彰显了市人民政府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的治理智慧。

这份成绩单,是市人民政府与人大代表同心同向、携手奋进的缩影。每一件建议的落地,都诠释了“民生无小事”的担当,为建设现代化新益阳书写了温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