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初心 立德树人——记桃江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修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 汪宜云
(2024年12月05日 10:07)“每个熠熠生辉的成功背后,都有其默默努力的身影。那些成长的磨砺、奋斗的汗水,都将化作人生的底气,累积成向上攀爬的阶梯,支撑着有志者看到更高处的风景”。用这段来描述一位扎根乡村25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者艰辛而又成功的经历,是最恰当不过的。
汪宜云组织孩子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
她叫汪宜云,桃江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修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1999年毕业于邵阳师院政治系,2001年再度深造于湘潭大学行政管理系;2009年被评为益阳市优秀教师,2020年被评为乡村基层中学高级教师。25年来,汪宜云一直扎根修山,先后担任中小学思政教师、毕业班主任、校务主任、镇中心学校校长、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等职。
理想信念引航程
理想信念,是人生旅途中不灭的灯塔,是有志者前行的动力、梦想的翅膀,蕴藏着无限的正能量。从考入大学思想政治专业的那时起,汪宜云的理想信念,就是立志当一名堪当重任、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者。
记得2004年下学期开学前的一个多月,原修山镇中学校长正在为学校缺乏毕业班思政教师而犯愁。当时汪宜云生下孩子刚刚满月,知道这一情况后就向校长主动请缨,放弃休产假挑起了这副担子。2017下学期至2018上学期,学校师资安排不过来,她又主动挑起三个年级思政教学的重任。三个年级的教材版本不同,授课内容天天都要更新,她每天晚上备课总是熬到深夜。2018年下学期,学校团委班子缺少人手,当时她担任教务主任、兼两个初中毕业班的思政教学,上级又安排她兼任团支部书记,她二话没说挑起了这副重担。2019年下学期,镇中心学校缺少“少学籍”管理员,原学校领导跟她说明情况后,她毫不犹豫接手了这项工作。
汪宜云先后六次参加县级教学比武,四次获得一等奖、两次获得二等奖。她本人在参加李朝晖主任主持的“十三五”省级课题研究中获得省级优秀课题奖,撰写的相关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县一、二等奖;她撰写的《浅谈“非连续文本”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论文,在全国《中学课程研究》上发表。
汪宜云带领年轻教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帮扶关爱暖人心
汪宜云一肩挑起原镇中心小学和镇中学校长的两副担子,现任修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作为学校“一把手”,她常常对教师员工们说:学校是个“大家庭”,需要大家用心呵护、无私奉献,共同营造一个充满爱心、团结奋进的温馨家园。
2014年以来,汪宜云通过“师徒结对”的帮扶方式,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优势转化为年轻教师的成长优势,手把手辅导20多名初上讲台的年轻教师脱颖而出。一批青年教师在参加她主持的微型课题研究中,获得县级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初中语文教师杨灿林,初上讲台的时候总是有点“怯台”,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写作水平等方面,有时感到不知所措。汪宜云总是挤时间默默坐在教室后面听杨老师讲课,一有空就翻阅他的备课笔记,引导他从讲课、备课等环节中分析自己教学中的“短板”。通过她的悉心辅导,杨老师的教学水平很快得到大幅度提升,上岗一年后就挑起了初中毕业班语文教学的重任,并多次获得市县教学比武一等奖。
她因势利导向老教师传授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新知识,帮助他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钟国安、贺军等资历较长的老师起初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感到陌生、不怎么感兴趣,因而对掌握这方面的新知识缺乏信心。汪宜云就从提高他们的兴趣和信心的工作开始,只要一有机会就巧妙安排他们现场感受年轻教师的现代教学方式的效果与先进性;同时见缝插针利用课余时间手把手辅导他们进行现场操作。这样,让他们的教学管理发生转变,现代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在全县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比武中获得二等奖。
25年来,不论是课堂上还是课余间,汪老师对每个孩子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关爱,力求“每个孩子都不掉队”。
2022年下期至2024年上期,她所带的班里一名随班就读的智力障碍女孩,开始入班时受到一些同学的歧视和排挤。汪老师在耐心教育同学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同时,经常将这位女孩领到自己办公室进行多方面辅导和交流。在汪老师耐心细致的关心帮助下,这位女孩不到一学期就融入了班里这个大家庭,最后顺利完成了九年一贯制学习,如今成为了一名学习生活都很正常的高中学生。
2022年下学期,家住莲盆嘴村的小婷和小莹,姐妹俩突然有一天都没有到校上学。汪老师立即打听情况后了解到,因其父母闹离婚相继离家出走,姐妹俩感到十分伤心和渺茫,都想中途退学。问清情况后,她当即邀请当地村干部来到两位女孩的家,耐心做姐妹俩的心理疏导工作,并为妥善解决家庭矛盾帮助其爷爷奶奶出主意、想办法,动之以情最终劝说其姐妹重返校园。
当好代表为人民
汪宜云扎根乡村25年呕心沥血、立德树人的事迹,修山人民都看在眼里、感激在心。2021年10月,她全票当选为桃江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对人大代表的履职尽责,她深有感慨:“没有什么比反映群众呼声更有自豪感,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建议得到落实更有成就感”。
2022年至2024年期间,她利用课余时间先后走访在职和离任教师、在职和离任镇村干部、修山片区和三官桥片区学生家长等各方面人士5100余人次,收集到修山教育教学方面的建议意见90余条,进行综合梳理后,先后两次向县人大会议提交“改善乡村办学条件、配齐专业师资力量、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等建议,都得到了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采纳落实。
2023年3月至2024年7月,县人民政府在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对修山乡村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后,支持修山镇采取立项争资、捐资助学等措施,先后完成了两所中学的提质升级和修山小学的整体搬迁;学校食堂、运动场、附属设施等得到有效改善;合并修山镇中学和修山小学,成立了修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23年以来,县人民政府支持县教育局落实相关政策,采取“交流轮岗”、人才引进等措施,助推薄弱乡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