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
(2021年01月12日 16:37)大益阳客户端讯(记者 李伟)1月12日上午,备受全市人民瞩目的益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益阳大剧院隆重开幕。来自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市人大代表齐聚一堂,肩负着全市人民的重托,共商高质量发展大计,共绘益阳跨越发展新蓝图。
上午8时30分,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大会执行主席瞿海宣布大会开幕,全体人员起立奏唱国歌。
本次会议应到代表418人,实到387人,符合法定人数。
在主席台前排就座的有大会执行主席瞿海、黎石秋、徐云波、孙达良、杨爱云、谭喜华、刘时贵、王刚强、程道峰、李志宏、张亮文、陈佑才、杨丽萍、杨光辉、秦本华,瞿海主持大会。
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张值恒、刘丽华、罗成翼、李建奇、李永军、胡立安、周振宇、熊炜、张先旺、黄道安、瞿晏平、胡安邦、汤瑞祥、李劲松、胡捷、李长庚、卜铁洪、黄仲书、曾斌、邓曙光、高德文、周朗、刘凌云、周国祥、陈梦晋、张勇、汪军、喻国良、陶世群、张运和、余克泉、陈鸿俊、周奎、刘柏炎、谢梅成、蔡建宇。大会主席团其他成员在主席台就座。
本次会议共有七项议程。一,市长张值恒代表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二,审查益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三,审查益阳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四,审查益阳市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五,审议益阳市2020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六,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益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的议案;七,表决益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补选办法草案。
张值恒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十三五”的发展成效;客观总结了2020年的工作成绩;全面部署了2021年的各项工作;展望了“十四五”发展规划。
报告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五年。五年来,我市全力以赴稳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856亿元(预计数,下同),是2015年的1.41倍,年均增长7.1%;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1%、11%、8.1%、5.4%。五年来,我市多点发力优结构,产业发展质效双升,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16.7︰46.3︰37调整为15.1︰42.8︰42.1;十大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产值突破2400亿元,规模工业企业1220家,比2015年增加274家;税收过千万元企业174家,比2015年增加62家;新增上市企业3家,总数居全省第4位,现代农业走在全省前列。五年来,我市持之以恒打基础,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高速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新增通车里程344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村组通公路目标。五年来,我市锐意进取抓改革,发展活力竞相迸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综合改革、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地方金融体系建设等取得明显成效。五年来,我们千方百计惠民生,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9%,跑赢了GDP增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9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安化县提前两年摘帽。
报告指出,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其不易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和罕见的汛情压力,我市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沉着有力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城乡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创新加强社会治理,切实抓好自身建设。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4%、4.5%、9%、4.1%、7.2%。60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全部康复出院,取得确诊病例零死亡、院内人员零感染、出院患者零复发、医疗事故零发生的重大胜利;成功战胜5轮超警以上洪水和18次强降雨,科学处置各类险情111处,转移安置群众近万人次,实现“五个确保”目标,取得防汛抗灾的全面胜利。
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良好创新生态基本形成,城市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5%。民生福祉有效改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生态环境持续好转。能源消耗、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安全屏障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安全保障更加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政府性债务安全可控。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报告还明确了二○三五年远景目标:通过“十四五”时期扎实工作,力争用5到10年时间,区域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省一类地区,到203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全省同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建成产业强市、教育强市、文化强市、生态强市、开放强市、健康益阳,基本实现“五个益阳”美好愿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张值恒在报告中提出了2021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以上,非税收入占比降至30%以下,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与全省一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完成省下达的能耗“双控”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报告要求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扎实推进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稳步提升园区质效。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切实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要加速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着力增强发展动能,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有效推动消费升级,持续深化对外开放。要不断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着力促进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施东接东融战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动县城和城镇发展。要全面深化各项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改革,优化政务服务,扶持经济实体,强化要素支持。要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切实强化社会保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健康益阳建设,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报告要求,要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坚定不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加强法治建设;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着力锤炼干部“七种能力”;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廉政建设,毫不动摇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加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审计监督;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鼓励干部干事创业。